"; document.write(str); document.close(); }

“新能源”需要“新資源”

時間:2022/9/7     來源:中國銀行保險報     作者:王和
  縱觀全球,我國已率先步入新能源汽車時代,同時,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技術的結合將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基本方向。2021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67.7萬輛,同比增長152.5%,預計2022年這一數字將超過500萬輛?梢钥隙ǖ氖牵盒履茉雌嚨钠占皩⒈任覀兯腥说南胂笠斓枚。
  
  與此同時,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保險提出了全新的挑戰,無論是風險評估和定價,還是經營技術和服務,傳統保險業需要一場新思考:如何能夠為新能源汽車保險提供“新能源”,作為前提行業需要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特點、風險管理和服務需求有全新的認識。
  
  保險業需要培育自身的“新能源”
  
  研究預測,2030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1520萬輛,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8000萬輛。據此估算,2030年新能源汽車保費規模將達4700億元。
  
  新能源汽車將重構汽車社會,也勢必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新能源汽車保險。發展新能源汽車保險具有兩層含義:一是保險業需要思考新能源汽車的風險和使用特征與需求,開發出真正意義的新能源汽車保險,以適應新能源汽車社會的需要;二是保險業需要培育自身的“新能源”,以滿足新能源汽車時代的新需求。
  
  首先,對新能源汽車的風險及其特征有新認知。從風險暴露視角看,混合動力汽車車身重量大,增強了車內乘客安全性。據美國高速公路損失數據研究所(HLDI)的分析報告,混合動力汽車的車身重量,比同類型傳統燃油汽車平均重10%,使車輛在發生碰撞時安全性更強,車上人員受傷概率比傳統汽車低25%。但電力驅動汽車時噪聲小,不利于保護行人安全。根據2011年美國國民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局(IIHS)的報告,除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外,其他新能源汽車行駛時噪聲小,不易引起行人和自行車注意,因而發生人車碰撞的概率更高。
  
  其次,從風險因素的視角對新能源汽車有新認知。影響新能源汽車的風險因素復雜,且不同于傳統汽車,新能源汽車不同車輛種類的出險頻率差異較大。家用車中,新能源汽車出險率遠高于傳統能源汽車,大約高出11.7個百分點,公路客運汽車中,新能源汽車出險率則明顯低于傳統能源汽車,大約低7.1個百分點,其他車輛種類出險率差異不大。
  
  再次,對新能源汽車使用的風險特征有新認知。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風險因素,由于技術和制造的良莠不齊,導致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易受到加熱、振動影響,進而縮短壽命,或破損危害行車安全等問題。同時,一些廠商出于對專利技術保護等因素的考慮,在電池發生事故受損后,會免費為消費者更換并回收電池,這在一定程度上隱藏了車輛真實風險,使保險公司無法準確評估車輛賠付情況。
  
  最后,要對新能源汽車保險經營的成本結構有新認知。技術成熟度與普及度直接影響車輛賠付成本。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制造關鍵設備的技術水平各異,直接導致賠付水平在不同廠商間存在較大差異。同時,由于關鍵技術仍被少數廠商掌握,新能源汽車發生事故后,普通維修廠不具備修理能力,只能送回4S店或直接由生產廠商維修,零配件及工時費價格,通常比傳統燃油汽車更高。
  
  新能源汽車需要“新資源”
  
  在對新能源汽車的風險有了充分認識之后,如何打造保險業經營管理的“新能源”?
  
  作為“新能源”的核心基礎是新理念,即在新能源汽車時代,汽車保險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新理念,如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維修將更多地采用換件和返廠的方式,雖然成本會增加,但更符合環保理念。為此,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制定出臺了《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(試行)》,為更加科學和有針對性地經營與管理奠定了基礎。
  
  作為“新能源”的重要組成是新能力,新能源汽車將涉及大量的新知識,不僅涉及制造和維修材料和工藝,還涉及汽車使用技能和責任認定,因此,要求新能源汽車保險的經營,特別是一線查勘理賠服務人員,應具有更加專業的知識,同時,新能源汽車技術仍處于發展中,因此新能力還需要“日日新”。為此,中國精算師協會研究厘定了《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(試行)》,為專門化的數據積累、分析和定價,提供了技術框架。
  
  作為“新能源”的關鍵要素是“新資源”,即一家保險公司、保險行業不能實時地掌握新能源汽車的前沿技術,尤其是材料和維修技術,因此,保險行業需要重視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變化,利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、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保信公司等平臺,與新能源汽車行業、高校和研究機構等加強交流與合作,形成并不斷提升行業經營新能源汽車的“新資源”。
  
 。ㄗ髡呦抵袊銕焻f會會長)
【新疆保險網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僅供讀者參考,產生風險自擔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